《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的是梁山泊一百零八位好汉的传奇故事。这部不朽之作虽然花了大量篇幅刻画了梁山泊的领袖宋江,但在许多读者心中,另一位人物——晁盖,却依然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晁盖,曾是梁山的前任之主,他的形象和性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仁爱宽厚,仗义疏财,豪爽豁达,似乎比宋江这个心机深沉、擅长权谋的角色要高尚得多。施耐庵在《水浒传》中为晁盖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豪杰形象”:晁盖原是本县富家子弟,性格豁达,待人宽厚,总是乐于结识天下英雄。每当有英雄人物投奔梁山,晁盖总是毫不犹豫地接纳,并为他们提供帮助,无论他们是贫是富,甚至给予他们财物以助他们起身。他酷爱武艺,尤其喜爱刀枪棍棒,每天不离手地锻炼自己,身强力壮。与宋江的勾心斗角相比,晁盖似乎完全沉浸在与好汉们的交往中,简单、纯粹、直爽。
从这些描写来看,若晁盖未因非命早逝,梁山的结局可能会大不相同,宋江也不会主导梁山好汉最终的投降朝廷,导致一场悲剧结局的发生。若从性格上分析,宋江是个充满权谋心机的人,他虽然在梁山内部表现得深沉谦和,但实际上早已暗中策划着自己的雄图。晁盖早期并未察觉宋江的真正心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察觉到宋江的野心和潜在的威胁。
展开剩余72%宋江入梁山后,以“及时雨”的名号吸引了无数好汉前来投奔。晁盖对他初时也是信任有加,将宋江当作了自己亲近的兄弟,可是渐渐地,晁盖却发现自己在梁山的地位被宋江逐步削弱。在这一背景下,晁盖决定亲自领兵征讨曾头市,意图重新树立自己的威信。然而,命运不济,晁盖在战斗中被史文恭射中毒箭,虽然急忙返回梁山,但不久后便毒发身亡。
临终时,晁盖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依然念念不忘梁山的未来。按照常理,晁盖应该将梁山泊主之位传给值得信任的继承人。然而,晁盖的遗言却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深意。原著中记载,三更时分,晁盖眼神沉重,望着宋江,说道:“贤弟保重。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话音刚落,晁盖便闭目而死。
晁盖的遗言隐含着多层含义。首先,虽然宋江名声显赫,众人皆知他是梁山的领袖人选,但晁盖依然未在临终时将泊主之位交给宋江。这表明晁盖已经对宋江产生了深刻的不满,尤其是在他深知宋江野心勃勃、欲图更大权力的情况下。其次,晁盖那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显然是刻意排斥宋江的。毕竟,宋江武艺平平,如何能够捉住武艺高强的史文恭?这一点从晁盖的表态中不难看出,晁盖已经看透了宋江的真实面目。
那么,晁盖对宋江的厌恶究竟是何时开始的呢?根据原著的描写,笔者认为可能是在扈三娘加入梁山之后,晁盖才彻底看清了宋江的真实面目。扈三娘,本是祝家庄的英雄,她美丽、聪慧且武艺高强,早有“素娥”之名。她被梁山所俘后,宋江对她心生好感,便以义妹的身份与她建立了兄妹关系。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宋江却未将扈三娘交给梁山之主晁盖,而是将她嫁给了矮脚虎王英。
这其中有许多值得推敲之处。首先,扈三娘并非王英捉获,而是由豹子头林冲生擒的。林冲深知扈三娘的勇气与智慧,两人极为合拍,不论武艺还是性格,都是天作之合。若真论匹配,扈三娘与林冲更为相配。再者,当年梁山风云变幻,是林冲亲自斩杀了王伦,为晁盖扫清了道路,才有了后来的梁山霸主之位。然而,宋江毫不征求晁盖的意见,自作主张将扈三娘配给了王英,而不是考虑由梁山之主来决定。这样的举动无疑令晁盖心生疑虑,他已经察觉到宋江逐渐在梁山内部架空自己,且宋江日渐表现出想要归顺朝廷的倾向。
正是这一连串的事件,让晁盖在临终时做出了拒绝将梁山主位交给宋江的决定。可以说,晁盖死前的一系列安排,反映了他对宋江的深刻怀疑与彻底不满。无论如何,晁盖作为梁山第一任领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他对梁山的命运充满关切,而对宋江的野心也早有察觉。
《水浒传》不仅仅是一部讲述江湖英雄的小说,它更是施耐庵通过梁山众好汉的塑造,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每个梁山好汉都有自己的英雄气概,也有各自的缺陷与私欲。宋江表面上忠肝义胆,但实则虚伪与阴险,而晁盖的豪爽直率则与其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这一对比,施耐庵成功地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使得读者不仅仅看到英雄的光辉,也能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反思。
发布于:天津市盈亚配资-配资开户-股票配资怎么个流程-网上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