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早年间我去印度旅行,听一个印度朋友说,印度军方雄心勃勃的口号是:
打赢2.5场战争。
很显然,小数点前面的“2”,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巴基斯坦。
小数点后面的“点5”,是印度境内的一撮反政府武装,相当于游击队。
打赢中国这个,即便赢学天下第一的莫老仙,早已是心中有数。
别想了,打不过,根本打不过。
然后,被0:6打掉了飞机之后,现如今虽然派出宣讲团,各种大赢特赢,那也只是嘴硬,心里也是有数的。
打不过,巴基斯坦后面有人呢……
至于打赢自己境内的游击队,这个可以打赢,但打是不能真打的。
印度军方或许不知道“养寇为重”这个成语,但供着一棵摇钱树,以及大把捞银子的手段,还是很过硬的。
所以印度军方这个“打赢2.5场战争”,如今已彻底沦为抽象。
就是,一个都打不赢。
网图
好吧,印度主动挑起战争,一开始是“万物竞发、生机勃勃”,且“优势在我”的。
然后被人打下来战斗机,被人狂抽了耳光,就该接受全网幸灾乐祸的嘲笑。
毕竟“军人无私仇”,那么嘲笑印度战斗机,也算不上“私嘲”,对吧?
但民航飞机,波音787,四平八稳地飞着,也掉下来了。
要知道,虽然波音公司这些年种种神操作,让波音系列的飞机频繁出事,但单说787这款飞机,安全记载一直是不错的。
因此,抽象的波音撞上抽象的印度人,到底谁的抽象导致了这场空难,可就真有点不好说了。
目测会掐架。
民航飞机坠机,死的又是平民,咱们就不幸灾乐祸了。
做人要厚道。
只是感谢印度这几年不怎么给中国游客发放签证,大家不愿,或者愿意但也不能去印度旅行,导致这起巨大空难的航班上,没有中国公民。
话说早年间,我去印度旅行过两次。
这么着,咱不吹不黑,不幸灾乐祸,来一组当时拍摄的印度人的照片,带你看看镜头之下真实的印度人。
做人不能太BBC,所以老非原创的这一组照片,没有阴间滤镜。
主打一个如实记载。
01,
印度去上学的少女们,穿着校服。
她们的学校差不多都会教英文,所以哪怕是在印度偏僻的小镇,也会遇到会说英文的小孩。
只是,印度咖喱味的英语,有些不大容易听懂。
如同今年北京英语高考口语中被人诟病的部分口音,网友搞笑猜测说,是故意加进去的印度口语,让孩子们猝不及防,听不懂。
02,
印度女校的孩子们,一起参观印度古迹。
忘了是拍摄于印度德里的红堡,还是阿格拉红堡。
阿格拉就是泰姬陵所在的地方。
就是,在印度旅行,其实遇见的外国游客并不多,你去印度知名的古迹,遇见最多的就是当地人。
03,
这几张照片,都是印度古建筑中,成群来参观的印度中学生、小学生。
这几张是抓拍的。
抓拍之后被她们和他们发现,就会被嘻嘻哈哈地簇拥起来。
印度的孩子们,几乎都特别喜欢跟游客合照。
只要你掏出相机给他们拍合照,就能乌秧乌秧凑过来几十号人,甚至一拨接一拨地凑过来。
他们也不问你要拍出来的照片,也不会留E-mail。
就要这个过程。
以及过程中的各种欢乐。
04,
印度孩子们放学后,挤在一辆人力三轮车里。
看过印度列车外挂照片的人,应该觉得这个比较拥挤的画风,还远远达不到印度人“车厢里外全都塞满人”的巅峰。
05,
再大一点的印度女学生,相对会安静许多,不像毛头小子那般各种叽叽喳喳。
人家也有校服,虽然用色简单,反而看上去清爽。
这招照片,应该是一对闺蜜,骑着一辆自行车。
单说这种青春气息,如同我上高中时的画风。
06,
街头扎堆的女孩子,如果不是在景区参观,也是比较安静的。
街头扎堆歇坐的女人们,也比较安静。
印度女人的莎丽,喜欢各种饱和的艳丽颜色,有时候组合在一起,还挺好看的。
天气燥热。
主打一个“热带地区的外向”感。
她们在户外、以及恒河里洗澡的时候,也穿着莎丽洗。
普通的印度人,经常在河里洗澡。
饱和的莎丽颜色,沾上水,再赶上人家身材好,上演湿身诱惑,就挺出片的。
但赶上的时候并不多。
07,
印度首都德里,分为老城和新城。
印度人都叫他们的首都“德里”,但在书上,我们一直说印度首都新德里。
新德里街道还算整齐干净,但放在中国,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城市。
而老德里……
来看看这张照片。
走在前面的印度女子,她的莎丽很漂亮。
跟在后面的印度女子,莎丽一般,手里还拎着一个煤气罐。
注意看身后的建筑背景,我想想该怎么“夸”……
主打一个杂乱无章的丰富?
08,
顺便说一下,这是古代印度的水井。
去到下面打水,再用头顶着、手拎着走回村子的,大部分是女人。
想象一下,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走下去,并不难;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再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走上来……
这口水井比较著名,拍摄于亨比。
坐飞机去印度的中国民航的航班杂志上,我就看见了这口水井的照片。
亨比是公元十四到十六世纪时,印度维查耶纳加尔帝国的王子们建造出来的胜利城,规模宏伟,宫殿富丽堂皇。
公元1565年,亨比古城被穆斯林攻占。
那里的遗址建筑,非常动人。
09,
老德里的画风,来看这张照片。
就是主打一个各种杂乱无章的组合,新旧混搭,既无规律,也没有秩序可言。
然后,满大街闲逛的神牛,你惹不起,只躲得起。
印度人不吃牛。
与此同时,印度人虽然尊敬牛,但大街上的牛却普遍瘦骨嶙峋。
10,
在老德里的街头,你还能撞见大象。
怎么说呢,老德里就是那种养育了无数当地穷人的地方。
照片中的这种店铺无处不在,也有住宿、珠宝店、餐馆等等。
还有无数路边摊,路边摊就是传说中无数苍蝇飞舞的地方。
而珠宝店,主要是银饰店,银饰的价格不高,主要是印度的金器、银器,纯度都不高。
我在印度见过最美的珠宝店,是在斋普尔,那有很多价格很贵的黄金+宝石组合的珠宝,设计和做工非常好。
11,
不知道这个算是工厂,还是手工作坊?
反正印度不少的工厂/手工作坊,就在那种类似菜市场的地方,没有门窗,没有什么遮挡。
这个作坊里工作的人不少,他们会用熨斗把一些白色的床单或餐布熨平。
仔细看熨斗,简直就是一个古董般的存在。
就是,我还挺喜欢的,哈哈。
我去印度旅行时,那里的物价超低,而这些工人一天的收入也极低。
大约只有几块钱人民币。
而印度隔壁的孟加拉国,我去过,物价和收入就更更更低了。
12,
物价低,也不怕。
毕竟还有一招,叫做“躺平”。
这张照片,忘了是不是拍摄于泰姬陵。
躺在地上的印度男子都不是工人,至于算不算游客,我也说不清。
反正人家躺平,也不是全都马马虎虎的。
你看,都有枕头呢!
为啥在这里扎堆躺平?
因为印度热呀,太多人家里都没空调。
而古建筑中的大理石地面,躺着凉爽呀!
13,
再来看看印度的运输。
铁路运输就不上传照片了,基本上人人都看过,都知道。
下面这张照片,是印度人坐船摆渡。
公路运输——
在印度,公路运输时的行李,经常要放到车顶。
毕竟运力有限,要装载更多的人。
印度的长途汽车和火车都是很普遍的交通工具。
我在印度旅行时,车顶坐人的火车和大巴都没有遇到,但每次都很满,同时还很慢,不管火车还是长途汽车。
比如从瓦拉纳西到克久拉霍,从早晨四五点出发,一直折腾到晚上八点,足足换乘了五次车
就是两地没有通火车的,就汽车、汽车、汽车,一段一段地拼着走。
客车和火车顶上坐人,我没有看见。
但货物坐在人脑袋上的,近乎随处可见。
除了水,还有各种货物。
我觉得,印度人只怕很擅长一件事,就是找到重物的重心。
甭管多大的重物,都能顶得稳稳的。
不服不行。
14,
来看看印度的执法人员。
不得不说,主打一个朴实接地气有木有?
不但也光着脚丫子,而且执法工具也很亲民。
就是一根光滑的木棍。
一言不合,人家不开罚单,直接抡棍子开打。
效果杠杠的。
好吧,也有穿靴子的执法人员。
毕竟到了这种级别,就不好意思只给人家发一根棍子了吧?
15,
大象在印度比较常见。
这张照片拍摄于印度拉贾斯坦邦的斋普尔郊区,叫琥珀堡。
斋普尔是一座粉色城市,但山上的琥珀堡还是以前的模样,不是粉色。
这张照片拍摄于南印度,亨比,当地人给大象洗澡。
大象乖乖躺好,印度人用刷子给它一点点刷洗,包括脚掌。
顺便说一句,南印度的夏天真的是热死人,是字面意思的热死人。
可当地许多男的就是这样的长裤长袖,甚至还有人穿牛仔裤,大概是习惯了。
16,
这个皮肤黝黑的印度女孩,虽然还有点胖,但其实挺好看的。
这位印度妈妈,颜值也是不错的。
很显然,孩子没有遗传妈妈的长相,挺可惜的。
这张照片,是我们在乌代普尔住的酒店,酒店老板的女儿。
女孩十分漂亮,后面是妈妈,一个嫁到印度的法国女人。
乌代普尔在北印度,是一个比较干净的城市。
而印度南方城市里最干净的,我投票给科钦。
那座城市曾经有很多犹太人定居,二战后大量犹太人离开了印度。
印度的小孩子。
地球上的孩子么,都差不多。
17,
下面两张照片,拍摄于北印度。
你应该知道,印度曾觊觎中国的西藏,还煽动过一些事情。
所以在印度,偶尔能看到藏传佛教的僧侣。
但佛教并不是印度的主要宗教,他们的日子,其实过的不怎么样。
反正在尼泊尔,我也遇见过流落在异国他乡的藏区僧侣,其中几个对我说,很想回中国,回自己的家乡。
家乡不但家家有电视、冰箱,还有私家车了……
以及,还是中国好!
写在最后:
其实旅行时的拍摄,我挑选的还是比较有意思、比较上相的人物与场景。
你要是对着印度的贫民窟、印度的贱民阶层、印度街头的露天厕所拍,相信我,会比老非我这一组照片,更印度本度。
我算是厚道的,真的。
除注明外,所有照片全部原创;拒绝转载。
关注,分享旅行见闻。
盈亚配资-配资开户-股票配资怎么个流程-网上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