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NSJ》9月17日报道称,乌克兰军队正对俄罗斯境内关键的能源设施实施连续强力打击。
文章透露,9月中旬,乌克兰无人机成功突袭了距离前线近800公里的基里希炼油厂,这座炼油厂是俄罗斯境内产能领先的重油加工中心。
报道指出,这次袭击让厂内一个重要设备停摆,这个设备负责将近40%的产能。
就在两天前,乌克兰袭击了普里莫尔斯克石油港,迫使俄方原油出口陷入停顿。
这连串行动是乌方经过深思熟虑的军事策略组成部分。
乌克兰高层和情报机构多次明确指出,俄罗斯的能源产业绝不是普通的民用设施,而是“普京战争机械的命脉所在”。
眼下乌克兰的战略就是拼命摧毁俄罗斯的能源基地,彻底切断其能源供应,逼得俄罗斯撑不下去,这样乌克兰就有机会赢得战争。
乌克兰的判断,确实是有理由的。
俄罗斯并不是一个产业结构多样的国家,它的国家财政、对外贸易和外交影响力,主要都依赖于作为全球最大能源出口国的地位。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俄罗斯出口总额里有61.5%是能源和矿产资源,尤其集中在原油、天然气和煤炭上。
在这些商品里,石油出口占据了绝对领先地位,单是石油和相关产品的年出口收入就突破了1900亿美元。
从财政角度来看,俄罗斯政府2025年的预算中,石油和天然气税收依旧占据将近三分之一的份额,达到8.3万亿卢布。
这笔钱用来发军人工资、保障战场后勤、修复受损设施、收买地方势力、扶持经济下滑的地区,构成了战争持续的物质基础。
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了三年多,尽管俄罗斯遭遇了多轮经济制裁,它的军费支出还是在持续攀升,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GDP的7.2%。
这意味着,只要能源还能卖出去,俄罗斯就能不断赚钱,接着就有能力支持这场战争,哪怕经济结构瓦解,战事依旧能继续。
问题在这儿,既然大家都清楚能源是俄罗斯的致命弱点,西方到底为啥还没能彻底切断这条命根子呢?
说实话,西方也不能完全怪,因为从2022年开始,欧洲国家就已经多次着手摆脱对俄能源的依赖,陆续切断了大多数俄罗斯天然气管道,慢慢封禁了俄国石油,搭建了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转向从挪威、中东和非洲这些地方找替代供应商。
在这个过程中,德国陷入了天然气短缺危机,法国的电价飙升,意大利重新启用了煤电,波兰和芬兰则发生了断气限电的情况,曾一度引发恐慌和抗议活动。
为此,整个欧盟花费了数千亿欧元的能源补贴,几乎重塑了过去三十年形成的能源格局。
可以说,欧洲毫不手软,投入了巨大的代价。
尽管如此,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依然持续,没有中断,反而通过多种手段保持了基本的稳定。
俄罗斯的天然气甚至辗转运回欧洲,而欧洲这边也没完全断货,买俄罗斯高价天然气的量依然很大。
俄罗斯石油出口还有两个重要买家,其中印度虽然被美国加大了制裁力度,但依旧在持续进口俄罗斯石油。
这让西方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中国,现在的状况是,美国、欧洲、北约、G7,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敢轻易对中国动手。
里面有“不敢”的因素,毕竟中国是全球经济的引擎,而且制裁本身也算是违法操作。
还有一点,能源的流动是全球市场决定的,欧美国家自己也一直在采购俄罗斯的能源,甚至乌克兰也从印度买石油制品,这事儿根本挡不住,总有人会买。
眼下最实际的办法,就是继续摧毁俄罗斯的能源设施,这也是西方和乌克兰一直在做的事,毕竟连北溪管道都被炸了,还有什么搞不出来的?
盈亚配资-配资开户-股票配资怎么个流程-网上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